【2017夏季达沃斯·媒体专访】徐井宏:以创新推动包容性增长
发布时间:
2017-06-28
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7-29日在中国大连举行。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出席并应邀担任论坛联席主席。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央广网、腾讯财经、第一财经、网易新闻、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专访了徐井宏。

【经济日报】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以创新推动包容性增长
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重点关注科技进步中的商业模式与政策创新,旨在引导全球增长模式向更具包容性的方向转变。如何理解这一主题?中国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应如何作为?记者就此专访了夏季达沃斯联席主席、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连续几次成为达沃斯论坛的主题,这说明论坛充分关注到了科技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徐井宏认为,当前科学技术正在实现爆发式发展,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世界经济格局。无论对于企业家、经济学家还是政府官员来说,都必须高度关注科技发展将对人类社会和未来带来的影响,并推动其向正向发展。
徐井宏认为,当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我们需要科技创新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让更多的人通过现代科技开启创新智慧,让不同民族的文化更广泛深入地交流。包容性增长的核心体现两方面,一是要让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与协调,二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这次的论坛上,希望通过与会各方的交流讨论达成一些共识,进而促进整个世界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在徐井宏看来,要用创新与人文,书写人类的共同进步。创新的目的,正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让人类更幸福。“大家都说企业是财富的创造者,我认为,企业更应该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徐井宏告诉记者,在这方面,清华控股做了大量尝试。达沃斯选择他本人担任联席主席,应该也是出于对清华产业这几年在推动改革创新、建立自己的发展形态和模式方面的认可。
以教育为例,传统的教育基本依靠面授,清华大学建校106年培养了30万名毕业生。三年半前清华控股启动“学堂在线”平台,通过互联网为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而可负担的教育服务,目前在线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700万,是过去校园学习人数的20多倍。“科技的创新发展,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要让更广大的人群在这样的增长和创新中共同受益。”徐井宏说。
此外,清华控股还推出了致力于链接全球创新者和创新资本、推动全球创新合作的“星聚计划”。徐井宏介绍说,目前整个清华产业体系已经搭建了超过200家各种孵化器,希望能够以20多年的经验和资源积累,再用5年时间打造和连接上千家孵化器,帮助更多的创业者走向成功。
“我们的愿景,是把清华控股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世界级生态平台。”徐井宏表示,未来清华控股的主业将依然围绕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两条线来推动。在科技创新方面,将不断在原创技术、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方面持续投入,目前在集成电路、环保、新能源、云计算、生命健康等领域都已经有所布局。未来五年将推动超过50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中不少于5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科技服务方面,将把过去多年形成的“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的创新创业体系不断予以完善。
徐井宏认为,全球经济融合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势不可挡。今天的企业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进行布局,用全球化的战略形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价值。中国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力的企业还很少。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企业既面临挑战,也迎来了机遇。
“目前,在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差距。”徐井宏举例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是集成电路,它不仅是一个部件,还涉及到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但是现在芯片已超过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产品,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又比如作为大型电站和船舶的核心设备,我们目前还没有自己制造大型燃气轮机的能力。在这些领域,清华控股也在推动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并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进展。
徐井宏认为,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拥有独特的优势。今天的中国,是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国家,“双创”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同时我们拥有巨大的市场,互联网应用领域是全球最好的。“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领先,只要能进一步充分发挥优势,迅速补齐不足,相信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中国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熊丽)
【央广网】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席主席徐井宏:创新、科学、绿色发展经济
央广网大连6月26日消息 世界经济论坛第11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6月27日到29日在大连举行。在论坛开幕前,记者专访了本届论坛联合主席、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

今年夏季达沃斯的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徐井宏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到底意味着什么,还是在探讨过程中,但是我们会看到,下一步,无论是在智能技术,在大数据技术、生物技术等等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所谓的包容性增长,徐井宏理解有两个含义:一是如何在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更普惠于更多的人们。第二个含义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产生、新的市场格局演变,怎么能够让世界的发展持续地走下去。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社会发展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文明。
徐井宏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有很强的信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全球格局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主要为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三个方面。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对全球经济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中国经济也面临转型阵痛,但这种阵痛是暂时的,改革的推进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徐井宏建议从三方面着手,减缓转型阵痛:一是给企业家有更多激励、包容和鼓舞,提振企业家信心;二是把改革落到实处,增强市场的公平性、规范性、透明性;三是加强法制建设,让法制更加完善、清晰和明确。
(记者:贾铁生)
此外,徐井宏还接受了新华社、中国日报、腾讯财经、第一财经、网易新闻、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新华社高端访谈)

(中国日报专访)

(第一财经专访)

(网易新闻专访)

(天津电视台专访)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